Friday, February 11, 2011

观影记(八):伍迪埃伦及我的老同学们

年假闲来无事,遂打算整理出近数月内的观影记录。搜出影碟一算,没想竟达二十套有余。

讨论电影的文章应不应该附上剧情简介,简介要写得多细,这本来就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事。这与观者本身对电影的痴迷程度具有尤切的关系。如果一部影评花了大半篇幅在交代剧情发展,就难免有充版面字数骗稿费之嫌,正宗影迷对这类文字嗤之以鼻;可若果直捣核心,专挑戏中片段作深层讨论,未曾观看过这些电影的观众又会不得其门而入,读不下去。二者择其一,我想我是偏重后者的,毕竟博客属于私人重地,无需迎合绝大多数,有心人自然会想办法去觅得那些光碟来赏析一番,稍后再来切磋交流也不迟。Nobody is in a hurry, right?


怎样才算是好电影?数日前个人将之赋予了一个不太认真(但很白话)的定义:一部看了后的那晚睡前还在想,梦里会梦见,醒后依旧在回味,可挂念上好一些日子的,那就是好电影。乍看之下,好像很草率,实则很严格。就拿近来看过的那些片子来说,能够符合这个定义的,其实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可是我倒是乐此不疲地寻寻觅觅,努力不懈,等待着那个发现的乐趣的再次降临。偶有小得,亦足矣。

Annie Hall 剧照)

这期间 Woody Allen 那套 Annie Hall 是重看的。既然是得到了二度宠幸,当然有其讨论价值所在。伍迪埃伦一派小男人模样,对人世间恋人们的情与欲,那些绝对不会有任何确凿答案的问题,提出了重重的质问与自问。你或许会想,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何必那么吹毛求疵,自讨苦吃往牛角里钻,问那么多形而上的问题?但是伍迪埃伦也在电影甫开场即已言明

I would never wanna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那是多么孤高(自命清高?)的以生活哲学啊。多少人为了取悦他人,为了得到大众的拥戴,为了“埋堆”,在所不惜地付出了生命中那么多的精神、时光、尊严,来博取那一闪即逝的所谓认同感。而这里,有一个人,在镁光灯下,破落黄色旧墙前,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说他拒绝加入任何愿意接受他为会员的会社?!暗里可看作为下意识的自虐,明里则可引申成对普罗大众的调侃了。因为大多数人可是就算是拼了老命都得不到爱情啊。讽刺的是,无论戏里或戏外,相貌平平而才华洋溢的 Woody Allen 总是风流不断,尽管每段感情不尽完美无暇,却也互补彼彰,而各有其乐趣所在。旁人仔细看去,心里头之百味掺杂,可想而知。

在那些打磨得字字珠玑的对白中,不断地流露出对世俗观念的鄙夷,但又总是不小心地动了凡心,羡慕了那些过着简单快乐生活的人儿们一下下————这就是伍迪埃伦的电影。横眉冷眼下探讨众生关注的情爱纠结欲望横流,一副自傲又自卑的模样。

片中有一段说到主角 Alvy Singer (伍迪埃伦饰)小时候因为不愿做功课而被妈妈带到心理医生处,医生问小 Alvy 是什么事情那他那么忧郁,小 Alvy 回答说:“因为宇宙在膨胀啊!总有一天它会断裂,那就一切都完了!那做不做功课还有什么关系?What's the Point?  ;紧接着下来的那段金句更是令人为之绝倒,说到了多少学子的心声:

I remember the staff at our public school. ... Those who can't do, teach, and those who can't teach, teach gym. And those who couldn't do anything, I think, were assigned to our school.

 (Woody Allen 与他的招牌镜框)

其实伍迪就是这个脾性,总是有的没的在作品中否定乖乖型的小孩的那一股乖乖,虽然心理医生那段戏是想要带出男主角Alvy自小生有的纪人优天本性,但骨子里还带有着对普世教育制度的一大嘲讽,尖酸之余又好玩,尤其那个用超现实手法拍摄,Alvy 同班同学们一一叙述未来自己将会变成的角色一幕(有的成为庸俗商人,有的成为瘾君子,更有甚者变成了性怪癖患者),更是将理想与现实之遥赤裸披露。

谈到这里,倒令我想起了我那些发线早已退无可退,肚皮发胀得看不到自己脚趾跟儿的旧友们。少小时在深夜里促膝畅谈他日理想,有多少是已经实现的?那些日子的信誓旦旦誓死相随的爱人们,又有多少是共结连理,以大团圆告终?曾经那么如胶似漆满怀抱负的友人,如今一副肚满肠肥,满嘴香车美人股市儿女经,见面必烟酒相随鱼翅鲍鱼卡拉永远OK,互诉他人长短或分享血拼字母名牌包包经验方面,都已是驾轻就熟,筒中老手了。多年来的佳节聚会孩子弥月庆生周末星巴克小聚谈笑风生,房车马力珠光宝气各比千秋,见招拆招中提供了多少的修炼场合。大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凝聚起力量追求那些一样的幸福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1。每个人都得要有(至少)一个 kakak (即印尼女佣);
2。同等价位的宾士宝马;
3。孩子念学费同样扎人的名校;
4。家居大小一样有点难,但客厅里的液晶平面电视的尺寸至少也得一样大;
5。到一样的地方旅行(在一样的景点拍照留念,买同样的名牌纪念品回国);
6。同款包包里要有同样新款的手机、DSLR、手提电脑、IPAD。


What A Wonderful World ~~~~


当然,个人生活各取所需,本就是一件天经地义之事。如果有一些不知死活的腐儒,在这个时代,这个节骨眼上置疑他人的享乐八卦吃吃喝喝的政治正确性,只能硬讨来一项酸葡萄罪名,死活都辨不清的。此事,切切不可为之

但人生在世,难免有一些自命不凡之徒,好摆一副中间偏左姿态,热爱文艺又苦无知音在左右相伴,满腹牢骚欲无处发泄之时,不妨看上一两套伍迪埃伦,在笑声中寻觅那或早已逝去,仰或还小心呵护着的乌托邦。

明日一早起来,抖擞了精神,再过那些媚俗日子去!

2 comments:

  1. 如果,我说如果,生活上不得已要面对“腐儒”,怎办?
    跟他玩“沉默是金”的游戏,听他发牢骚吗?

    ReplyDelete
  2. To 彗星:

    其实人与人相处倒不需要妥协。须知人生而百态,本就是一件美事。如果听不下去,那就闪远一点吧。。我在你班也常发牢骚,在这一层面上你已训练有素,不是吗?哈哈。。。(但,你我是不是腐儒,倒不需要他人来鉴定的。他人之看法,一切皆表象,万事还是得要亲身体会才得其体会啊。。。)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