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观影记(六):初恋红豆冰之阿牛的眼泪

打架鱼在长途巴士上泣不成声。阿牛站在五脚基的一角,面朝青苔斑驳老墙,手捧托盘泪流满脸。

(南洋。静静的午后。)

墙外艳阳下,拖着长长影子的行人们想是神色匆匆兀自赶着路。街角男孩的眼泪,他们看不见,也管不着。男孩哭了一会儿,擦擦眼泪,下意识用眼角瞄了四周,尴尬了那么一下后就开始往回走。经过凉茶店铺前还朝着那幅用鲜红漆料写上“苦口良药”的镜中看了一眼。

我在镜头的另一端望着阿牛拖着脚步踢踢踏踏走过那些老街,在行人稀少的午后。镇上朴素小民(还是暴民?)聚在咖啡店内那挑高天花板下说着低三下四的流言蜚语,阿牛踏入店内的那一刻,想来是谁也不会抬头望一眼的。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不是吗?在那一段日子,每个孩子都有一卡车的委屈,一公升的眼泪。而那些拙于言词的为人父母者,就算是察觉到了孩子们的哀愁,亦不得其门而入。独处时往往是相对无言,时间过得好慢好慢。美式的那一套 “You wanna talk about it?” 对于我们来说,是另一种老土。年轻人们就算想过,也不屑做;而大人们如果想做,也不知从何说起。就像打架鱼那只会借嘶喊来虚张声势的老爸。总要在孩子已转过身去的那一霎那,才会对他们投以那么疼惜的目光。


记得幼时曾寄宿于距离老家约莫 60 公里外的高校,倘有若干日子未曾返家,父亲就会独自驾车南下,从老远赶来送上一顿饭菜。会面的地点总是在那午后安静的食堂,父亲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一处,而我就低头努力吃着。偶有舍友途经,也是打个眼色快步走过,不愿久留,仿佛深怕惊动我们似的。

在那些时候,父亲总是静静地来,静静地离开,而做孩子的也老是板起了脸,神色不无尴尬,巴不得赶快把饭给吃完逃之夭夭,回到那喧闹的卧室里头。同样的戏码每一日都在那住有接近两千人的宿舍上演好几回。情节大致相仿,同样的默默无语,同样的各怀心事,只是脸孔更替,我偶尔也扮演着那些快步走过的角色而已。


所以打架鱼的妈妈也只能那么温柔地看着她的女儿而已,即使在她哭得多么肝肠寸断的那个时候。因为她知道,女儿那一些哀伤,是敌不过时间之神的。日子久了,故人的脸孔自然就模糊了,不管那是一段多么刻骨的锥心之痛。妈妈不是不疼打架鱼。只不过,对于生离死别,我们实在无法多说什么,只能默默承受。

而女儿为寻父而出走,心焦如焚的妈妈在接获女儿来电的那一霎那也只能哽咽,好努力才吐出那句:

“在哪里?”

身为人子,我们对于这三个字是不会感到陌生的。但里头所包含的那个父母对于孩子--只要你平安无事就好--的卑微要求,其冲击力就有等待岁月来让我们明白了。

********************************************

与其说《初恋红豆冰》是一个初恋故事,倒不如说是单恋串烧记录。我想,这倒是与阿牛执导有关吧。作为牛导的处女作,与他那多年前的成名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一样,《初恋红豆冰》书写的尽是求不得的苦涩滋味。

阿牛绝对不算花样男孩,成长过程必定经历刻骨铭心的单恋之苦, 所以若要说《初恋红豆冰》是他这大半辈子的求爱总结也不为过。戏中形形色色的暧昧、缺憾、心碎,无一不是姿色平庸身不怀绝技脑袋也不大灵光男孩对于心仪女生的心情写照。而阿牛在戏中也不忘了加入了薏米冰这个角色(一个其气质悬殊但美貌绝对足以与打架鱼匹敌暗恋阿牛这寒酸小伙子的女生)来安抚那些从来没被女生看上一眼的男孩们。对世上那些对于爱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白马王子”型男生报了一箭之仇,也试图安抚了在镜头后的自己那么多年来所受的委屈。

想来那句 “处女作集作者思想之大成”的话总是有一些道理的。而观众们对此片的受落,也在在显示出平凡人物对于爱情的广泛无力感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